交通运输学院召开国家山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暨综合交通试验场建设方案研讨会
交运大新社 文/温福兰 图/陈阳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22年重点工作中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山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的要求,交通运输学院于6月1日上午在学院一楼大数据中心召开了国家山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暨综合交通试验场建设方案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胡笳教授,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昌仁,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员韩直等4位专家,参与了线上线下交流指导。会议由交通运输学院代院长刘唐志教授主持。
会上伊始,刘唐志代院长首先向参会专家介绍了国家山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基本思路,并希望各位专家能够集思广益,建言献策。随后,各位专家开始依次发言。胡笳教授首先肯定了现有建设方案,他强调结合重庆现有测试场开展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时建议部分方案可以再深度挖掘到具体技术,比如梳理智能车辆引导车流的相关技术,让技术实现路网服务。韩直研究员围绕着“山区、交通工程、技术、智能”这四个关键词,分别从技术归类、建设方案、技术目标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鉴于科学城校区道路多样性的天然优势,他建议将整个科学城校区的路网纳入试验体系,形成多级路网协同。刘昌仁研究员建议在智慧交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应重视“人、车、路、云”一体化,并且推行“仿真测试”与“真车测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杨晓光教授强调,综合试验场一定要结合川渝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场景来开展建设,国创中心应着眼解决现有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资源”、“通行规则”、“信息交互”等方面的研究短板,并逐步迈向“交通运输系统2.0”时代,即结合信息、物联网、智能车辆、智能交通设施、生态驾驶、全息感知和智能决策于一体的具有有机联系性和相互作用的交通运输系统。
最后,刘唐志代院长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简单总结,并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给予专业指导,后续学院将系统梳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完善建设方案,争取尽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