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
  

English Version


 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学系部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建设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对外服务 | 书记院长信箱 | 招生网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新华网】交通运输学院院长何兆益:一腔热血扎根教育科研30余载 三重身份 甘当交通运输事业铺路石

日期:2020年12月31日 10:18  作者:新华网  编辑:刘增福  审核:王婉琼  点击:[]

 

作为一名教师,他从教34年,桃李天下,为国家不断培养交通人才;作为一名科研者,他潜心研究,用一个个十年打造出系列道路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体系;作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他心系学院发展,誓要抓住机遇,攀登事业高峰。

  身兼数职,何兆益总能恰到好处的协调每一份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个使命,他总是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学校、留在实验室、留在每一条现场工程实验与推广应用的公路建设工地上。30余载,从一名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成为学科领头人、学院发展掌舵人,何兆益始终保持着满腔热忱,将毕生心血献给交通运输事业。

 

教育者:满腔热血扎根教育30余载  

   1986年,大学生稀缺、各高技能岗位人才供不应求,在这一年,从重庆交通学院道桥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纷纷步入社会,走向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行业。而同样作为该专业的毕业生,何兆益选择了留校。“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想去好单位,显然,留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教育亟待发展,正在国家交通发展起步的阶段,学校建设发展急需师资队伍”何兆益说道,选择留校一方面是学校的支持与激励,但更多的是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从本科毕业选择留校当教师开始,他的人生就和教育签下了永久的契约,直到现在,也未曾感到后悔。

“刚开始当教师时,最大的危机感就是,自知本科学历和知识结构难以支撑这份工作,经常是我有一瓶水就得倒一瓶水出来。”21岁的何兆益跟随着教研室老教师听课学习,并协助工作、辅导高年级同学《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课程。接受他辅导的学生们大多都和他年纪相仿。于是,继续求学的念头慢慢在何兆益脑海中生根发芽。

   1990年,何兆益以教师身份考取东南大学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并于1994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博士毕业后,满载而归的何兆益正式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重庆交通学院一名青年教师,并担任道路工程系副主任。当初“一瓶水”如今可以绰绰有余地灌溉着年轻的学子。然而,何兆益依旧是“有多少倒多少”,培养人才的迫切渴望让何兆益始终怀着倾尽所有的态度去做履行教师的职责。

   “他总是想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我们。”目前就读研三的学生张艺媛如此评价何兆益老师,言语之间透露着作为学生的尊敬与钦佩。她说:“每周的课题报告会,一开就到很晚,何老师会认真分析每一名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近况;晚上十一二点发消息,为学生的课题提出修改意见,这是常有的事;做项目时,也总会带着学生深入工程现场实地试验,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尽管繁杂的行政工作占据了他很多时间,何兆益并没有落下作为教师的职责,事无巨细地指导每一名学生。“何老师很严格,每一份报告,大到论述逻辑,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会仔细检查修改,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何老师也很和蔼,不忘关心我们的生活与日常。”如今,何兆益已经带出了近2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学生已经成长为交通建设行业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专家学者,为祖国交通事业做着不懈贡献,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我喜欢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一件神圣的事。”何兆益如此总结自己的的教育生涯。

何兆益与学生合影留念

科研者: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为民生  

   “做科研的人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长期坚持。”何兆益说道。而他的“绿色环保路面材料与养护材料、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再生技术研发”便花了十余年的光阴。

  十多年前,何兆益就注意到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沥青路面维护工程中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再生问题。在2000—2003年间,何兆益先后承担交通部西部科研项目“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修筑农村公路技术研究”,研究并参与完成“废旧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其成果攻克了废旧轮胎胶粉加工、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性能提升、规模化生产装备与施工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一但看准了方向,就需要坚持”,一路走来,何兆益依旧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再生技术的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通个一个个项目与课题,揭示了热、光、水耦合作用下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攻克了新旧沥青及再生剂多尺度融合机制与规律;开发高性能环保再生剂和常温再生剂,实现了50%~70%废旧沥青混合料大掺量再生利用及热拌、温拌、冷拌全温域绿色再生施工关键技术突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共4项、发明专利10余项。

何兆益到实地进行考察

  如今,何兆益着手国家综合交通智能交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与解析方法”研究,据介绍,该研究将通过声发射、雷达、红外、视频等手段,为山区隧道及路面变形、渗水、裂缝、破损及交通运行智能感知、精准解析与安全运维提供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绿色节能环保路面材料与路面循环再生利用,到抗滑降噪排水路面解决出行安全,再到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所产生的科研成果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何兆益正是如此去践行自己的科研理念,始终深入到工程和实践一线,从行业需求中去发现问题,找到科研的方向。

 

管理者:抓住发展机遇把牢学院发展“方向盘”  

专题会上,何兆益畅谈交通运输教育及事业的前景

   “做管理就是奉献、服务,需要付出,要兼顾好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就得付出更多。”何兆益对自己就是这样要求的。自担任交通运输学院院长那一刻起,何兆益不仅要担负培养学生的使命,还要谋划学院的发展。接踵而至的行政管理工作堆满了办公桌的每个角落,一个个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担压在了他的身上。“何院长总是很早来,很晚走。每次下班或节假日,总能看到院长办公室还亮着灯。”交通运输学院一名教师说道。

  担任院长工作这几年,何兆益牺牲了更多的个人时间,推进学院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山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重庆东站枢纽交通一体化、科学城交通规划与智慧交通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为服务区域、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交大”贡献;推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通过国家专业认证,并获批“国家一流专业”……

  在问及学院今后发展时,何兆益坦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重要支撑;国家经济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等一系列发展方向给学院更多的创新思路。未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将抓住这些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山区综合智能交通国家重点研究平台建设,加强现代化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科研创新。

   “其实仔细想来,这些工作并没什么大不了,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有时常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最好,还需要继续努力。”何兆益说道。但正是那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工作推动着学院及每一位师生向前迈进。

 

新闻链接1:  http://www.cq.xinhuanet.com/2020/jtdx/

新闻链接2:  http://www.cq.xinhuanet.com/2020-12/30/c_1126927476.htm

上一条:交通运输学院陈坚教授当选《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编委 下一条:交通运输学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热潮

关闭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院地址: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办公楼 邮政编码:400074 电话:023-62651921
Copyright 2017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邮箱:jtys@cq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