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
  

English Version


 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学系部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建设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对外服务 | 书记院长信箱 | 招生网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未来交通研究院杨晓光教授畅谈本质交通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日期:2024年11月11日 20:18  作者:田庆渝、蒙奕彤  编辑:谭涛  审核:刘唐志  点击:[]

交运大新社  文/田庆渝 蒙奕彤 图/洪榕 曾德君

119日星期六上午1020,同济大学教授、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我校未来交通研究院院长杨晓光教授应邀出席交通运输学院“崇德讲坛,并在科学城校区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本质交通及其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杨晓光教授围绕本质交通这一核心主题,系统阐述了学科专业内涵、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行业变革方向及人才培养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为700余名学生分享了交通领域的前沿思想与未来发展趋势。讲座由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刘唐志教授主持。

追本溯源,本质交通

讲座中,杨晓光教授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指出交通作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总结道,交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关键手段。围绕交通本质这一核心议题,杨教授深入分析了人类在交通领域面临的多重需求与挑战,强调了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涵盖需求、供给、发展目标、系统优化、全球化进程等关键问题。

随后,杨晓光教授对交通运输学科和专业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区分并解释了两者的核心内涵。他通过“交通、综合、交叉、系统、信息、效能、质量、科学、技术、工程、治理、融合、体验、优化”这十五个关键词,精准概括了交通运输学科与专业的核心特征。杨教授高度凝练出交通专业的基本特性,即“复杂巨系统性、多目标性、物理+人因性、非完全工程性、与时俱进性”。他进一步指出,“本质交通”是人类为满足生存、生产和生活(“三生”)及其发展需求,围绕人和物的移动而形成的连接(“交”)与通畅(“通”)。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交通系统的通畅、安全、高质量和高效能,体现了交通对提升社会效率和改善生活品质的本质追求,为现场听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面向未来,新质发展

为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杨晓光教授从全球视角分析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国外交通运输学科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已从传统的土木、运输与物流学科逐渐扩展至综合交通、数字交通、智能交通及可持续交通等新兴领域。对比之下,国内的交通工程专业则从广义的土木工程出发,快速向交叉学科方向深入发展,重点研究方向经历了多次调整与演进,实现了从传统土木工程逐渐到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与多个学科的深度融合。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交通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杨教授强调,新质发展的到来将推动交通领域实现材料结构、能源动力和信息智能三大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安全技术为交通行业的数智化、网联化、融合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交通载运装备将逐步迈向自主运行、跨域融合、多栖出行的方向;个性化出行服务则将朝着共享化、一体化和绿色化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出行体验和系统效率,助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交通发展。

教育变革,人才培养

在新工科发展的未来愿景下,杨晓光教授指出,交通运输学科需要构建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新结构、新标准、新人才的全新发展框架。当前,交通领域亟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手段,系统性地解决日益复杂的行业问题。在交通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交通运输将加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杨教授强调:交通运输不仅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更是卓越人才展现才华的核心舞台。

他进一步提出,新时代的交通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从基础夯实、实践创新、交流推广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推进课程教学链、实践创新链、国际交流链的融合发展,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复杂的交通运输学科体系,杨教授主张回归本质,以新质发展为核心路径:围绕国家战略和人类发展重大需求,深化学科建设,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这是推动学科长远发展的根本大道。他指出,基础科学问题源于实际需求与挑战,学科探索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学理为基、技术支撑的思路,不断拓展研究领域。

杨教授勾画了交通人才培养及未来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即助力国家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蓝图。这场讲座不仅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和专业转型改革指明了方向,更是帮助广大交通学子树立了催人奋进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愿景,激励广大交通学子踔厉奋发、笃行致远,积极投身交通事业,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开路先锋互动坊”举行智研学术沙龙 生生互动分享绘图软件 下一条:杨晓光教授指导交通运输学院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选题

关闭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院地址: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办公楼 邮政编码:400074 电话:023-62651921
Copyright 2017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邮箱:jtys@cq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