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专栏:以心为炬照学路 用爱作舟渡杏坛——记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曾超老师的情怀育人之路

作者:交通运输学院  编辑:交通运输学院  审核:魏铜铃发布时间:2025-05-04浏览次数:

 

    课上,他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课后,他是“文旅达人”、“模型收藏家”,博学广识启迪学生;课外,他如亲人般给予学生至深帮助。作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中国停车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华西路航奖教金优秀教师,五次荣获校教学优秀一等奖,多次入围全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综合评分T5%、T10%。他,就是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获得者,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曾超老师。

 

曾超,男,19876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博连读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培养城乡规划学博士后,国家公派留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2022.092023.09)。兼任中国公共交通协会城市停车分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专家、重庆市公路学会静态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专家、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从教期间,始终把“当一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将自己对教育的满腔热情迸发于知识传播与学生培养。

三寸粉笔育桃李 三尺讲台守初心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牢牢印刻在曾超心里。自20179月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曾超先后承担《创业基础》、《停车规划与管理》、《创新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本科教学任务,《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留学生专业课、《交通工程设计》、研究生专业课;一堂40分钟的教学课件,他常常要花五六个小时去斟酌去打磨,每节课都有课前热身环节,将微视频、电影片段中的交通场景、当前流行MV中的交通场景作为素材引出课程,使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学生们总是能在欢乐中学习专业知识。

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案,曾超的教学成果先后荣获重庆市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重庆交通大学首届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主讲的《停车规划与管理》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课程”、重庆市一流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交通大学首批“人工智能+”重点建设、首批产教融合示范课程。以本课程为基础,主持教育部、中国交通研究会、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3项(重点1项,课程产教融合2项);指导大创项目国家级1项,市级3项,全国交通科技大赛银奖2项,课程入选全国交通运输类典型案例集;课程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成效获重庆市政府网站、重庆日报、华龙网、新华网多家媒体报道。

身教重于言传 引领学生成长

课堂上他是和蔼可亲的老师,课后他是同学们眼中的朋友,心中的亲人。曾超十分注重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责任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课堂外,组织备考六级的同学每日早晚推送英语学习听力视频,陪伴学生每日在线英语打卡,每年对优秀学生开展激励计划,自费资助优秀的学生共前往20余个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交流,主动帮同学们联系产教融合单位就业与实习。8年来,团队培养的24余名本科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或取得保研资格,1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毕业生荣誉,7名学生前往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香港攻读硕博士。

目前正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2017级学生黄子虓说:“在高中时我与曾老师在一个蒸汽火车迷的QQ群相识,高考后有幸来到重庆交通大学学习,开学第一天就去旁听了曾老师的课,两位车迷第一次线下‘奔现’,从火车迷网友成为现实学习中的师生、生活中的好朋友,让我觉得难以置信!曾超老师确实做到了将兴趣爱好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在我大学的四年中,曾老师始终教导着我,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一同将对交通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学术成果,与曾老师共同完成了交通人文历史丛书之——《抚顺电铁》,使我家乡的交通文化广为人知,并获得了全国交通科普作品三等奖。毕业后,我每年都会来看望曾老师,一同鉴赏火车模型,一起交流旅行心得。曾老师更是如亲人般亲切,时刻关心着学生,我们团队的成员在曾老师的教导下如家人一般共同学习,不仅收获了诸多奖项,也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

曾超像爱家人一样爱学生,每年陪伴学生的时间300天以上,2023级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翟雨凡说:“曾超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严谨治学科研精神使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兴趣,每一次讨论与交流都能在老师的耐心指点下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日常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够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无时无刻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拼搏精神无不感染、激励着我。老师同时也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教会了我很多人生哲理,老师非常注重我们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在老师的资助下,团队的学生先后前往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学习,我有幸在研一前往上海参加首届中日智慧停车与静态交通高峰论坛,与曾经只能在论文上看到的国外专家面对面交流,去年9月也在老师的资助下前往德国、法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参加学术会议,今年11月老师还将带我去荷兰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像老师一样的学者,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2020年,曾老师的母亲因病住院手术,他将办公室搬进了医院,照顾母亲的同时,在病床一榻,利用间隙时间争分夺秒在线指导学生论文,辅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2022年元月,曾老师因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生病住院,在医院的病床上,曾老师打着点滴、带着医疗设备依然为同学们指导论文开题,正是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曾超先后荣获重庆交通大学“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和“不忘初心 匠心前行”教书育人好老师、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用自己的微光  点亮学生的道路

作为教师,曾超以师长的爱与关怀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们喜欢他、信任他,把他作为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他常常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对学习和理想的追求。教导学生要细心留意生活,获取科研灵感。为了鼓励学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曾超自己支付费用,为学科竞赛购买需要的模型材料。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交创泊联学生自主发展基金”,将教师指导补助及团队成员比赛奖金自愿捐助的部分汇入学生自主发展基金,用以资助团队优秀学生国内外学习考察、就业实习补贴、优秀学生考研奖励、贫困及家庭变故帮扶等。他所带领的“交创泊联”创新创业团队获国家及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铜奖、重庆市特等奖、金奖40余项,创新创业事迹入选全国高校“就业创业人物典型”,华龙网、新华网等对其创业及创新人才培养事迹多次报道。

20249月,远在马来西亚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工程工作的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刘自诚同学发信息说在海外很想念曾老师,曾老师专程绕道前往吉隆坡看望刘同学,离别时,刘同学再度垂泪,发朋友圈感慨“人生三大幸事得以实现其一,离开老师,谁还把我当小孩”。在交通大学工作的8年来,很多毕业生都与曾老师保持联系,曾老师都能为他们耐心答疑解惑。



田心畅同学作为2025届为数不多的2名境外录取研究生,小田同学与曾老师在《停车规划与管理》课堂相识,在他的关怀鼓励与全力帮助下,小田同学顺利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田心畅同学说:“曾超老师不仅凭借广博的阅历与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成功激发学生对停车规划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更在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习过程成为一场充满乐趣与启迪的探索之旅,这在众多教师中显得尤为独特。他的课堂超越了教材本身,融入了世界各地的交通案例与前沿知识,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让每一次课程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旅行。他的责任心无可挑剔,对每一个课堂讨论都给予细致的关注和及时的反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被看见、被听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老师对学生的帮助源自心底的真诚与关怀,他不仅耐心解答疑惑,还自费安排全班学生参观智慧停车项目,用实际行动助力学生增长见识、拓宽实践领域。他平易近人,让每一次交流都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成为了学生们心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现在中国铁通重庆公司工作的2015级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刘浩曾在其毕业论文致谢中这样描述曾老师:“谢吾之师,悉心指导,倾囊相授,所教之学,不仅知识,人格品德,重要如常,亲力亲为,鞭策有方,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注重科研,创业不怠,其为吾师,亦成吾友,品格兼备,乐于助人,人皆夸之,有此之师,何其之幸“。他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回报,然而,在他看来,他得到的回报比很多人得到的都多。目前正在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2016级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李骥延说:“曾老师是我遇到过对学生最上心的老师,教学不仅生动举例,活化教学,还能一直保持激情洋溢传授知识,在课余时间对没熟练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成长。2020年毕业工作后,每当遇到事业或未来抉择时,都会寻求曾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不仅为我写留学港大的推荐信,还根据我的综合情况对未来规划进行指导,在我眼里曾老师已经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好老师,更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为我们深度考虑,循循善诱的“好大哥“。

曾老师不仅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直至学生毕业多年后,仍有不少学生家长与曾老师保持交流沟通,为学生升学及职业规划提供建议。2016级学生家长周治说:“我的孩子很荣幸在扣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时候遇到了曾老师。如果用两个字描述在曾老师指导下孩子的变化,那就是身心更加“皮实”。在迷茫的时候,问一下曾老师,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提出中肯意见并帮助分析,记得有次挤出机场候机时间,通过电话关心孩子的成长;有次是在曾老师生病住院期间,提醒孩子一定要工作学习两手抓。作为家长,我真切感受到曾老师对“立德树人”的诠释,践行“培根铸魂”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每一步成长,他都不忘扶上马再送一程。

 

关闭